首页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全部新闻 > 动态新闻

榜样在身边系列报道——“能人”王文周

2019-08-30          浏览量:3592



在纸餐具车间的机器操作房内,王文周正对着一台机器维修,三两下的工夫,原本停转的机器又运转了起来;没过多久,王文周又来到油墨房,根据最新的订单要求,他需要调出一种绿色的墨,看了一眼样品的颜色了,他熟练地把两种墨按比例进行调配,并成功调制出了样品的颜色;紧接着,他又来到办公室,把一天的生产计划安排做了出来……在纸餐具车间,王文周就是这样的一个忙碌的“多面手”,什么都会,什么都懂,为此,他有了一个绰号——“能人”。

能操作:各类机器,自学成才

今年44岁的王文周来到广博已经14年了,在这里干的最多的,就是跟机器相关的工作,不管是操作、维修还是保养,他都在行。而真正同机器结缘,还得从98年说起,王文周是中国最早一批会操作柔版印刷机的人,“那时候全国也没有几台这样的机器,懂的人就更少了。”那时候的王文周一边跟着机器师傅学,一边自己对着说明书钻研、练习。时间一长,他也慢慢掌握了机器的构造、工作原理和每个零部件的作用,更难得的是,他一有空,也会钻研其他类型的机器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慢慢成了机器专家,不管什么样的机器,只要稍加详细了解,就能很快熟悉起来。

为了能学到更多,王文周还加入了一个柔版印刷的协会,跟其他的人切磋交流,渐渐地,他在业内也有了名气。2004年,西安一所技术院校邀请王文周去给学生们上课,在那里,他一年内就教了100多个学生,“跟不少人关系都很好,既是老师,又是朋友,有一些现在都还在联系。”而这其中,有好几个学生,在一年后跟随他来到了宁波,来到了广博工作。

能管理:人手不足,邀人相助

学生多也给王文周带来了不少帮助。今年上半年,纸餐具车间的订单爆满。高兴之余,王文周开始担忧了起来:“单子多了,意味着人手也要增加。”可车间里会操作机器的人又远远不够,为了这个事,王文周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。为了这批订单而额外招人,肯定会增加公司的成本,但是不招人,订单又赶不及。思来想去,王文周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和徒弟们。打了几通电话后,他的朋友和徒弟们都爽快地答应了,有几个甚至早就已经转行,但因为他的号召选择而“重出江湖”。

“这些人我都比较熟悉了,技术方面没问题,人品也有保障,做起事来让人放心。”在大家的帮助下,这批订单按时完成了。

能吃苦:维护机器,不眠不求

同样是在今年上半年,又一个大单子摆在了王文周的面前。然而这一次的问题不是人,而且机器。“为了确保货物能及时发出,车间给工人们安排了白班和晚班,几台机器要保证24小时不停的运转,”车间负责人杨凤婷说,而作为车间唯一一个精通所有机器的,维修的担子就压在了王文周一个人身上。

可以说他是第一负责人,也是唯一的负责人。当时已经是6月了,高气温的环境下,机器“罢工”的频率越来越高,王文周出现在机器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。“晚上八九点钟下班都成了常态,十点以后下班的情况也时常发生。”杨凤婷回忆说,有时候王文周前脚刚迈进家门,后脚就会接到机器出状况的通知。

有一天凌晨4点,王文周还在睡梦中,就接到了杨凤婷打来的电话:机器又不行了。洗了一把冷水脸,王文周就往公司里赶。“这一次的问题比之前的都要严重,我前后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修好。”王文周说,修完以后,他才发现外面早已天亮了,“回家肯定是不行了,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吧。”但没趴多久,上班的时间就又到了,王文周只得又洗了一把冷水脸。

回想起那两个月,王文周坦言累得难受,“但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订单,我会更难受的。”王文周说。